马克思主义学院院训

一、立德

1、《左传》讲: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”所谓“立德”,即树立品德。古人强调“立德”是人生的第一要素,在“三不朽”中占据首要位置。古人说得好:“有德行而后有言语,非德行则言语不成矣;有德行而后有政事、文学,非德行则政事、文学亦不成矣。”(李贽《初谭集》)可见,“德行”是成就各项事业的核心与基础。因此,“立德”既是人生的首要目标,又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条件。

2、《易经》提出“厚德载物”,旨在强调只有品德高尚、心胸宽广,才能做到像大地那样载育万物。《大学》讲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所谓“明明德”,即培育、发扬内在的光明品德(或德性)。这与“立德”同义,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观念,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。

3、“立德”不仅适用于学生,也适用于教师。当前必须特别突出“师德”的重要性。它包括两层含义,即做人品德与学术道德。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:“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。教师要注重言教,更要注重身教。”又说:“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,勇于创新,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,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。”(温家宝《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》)总之,全院师生都应以“立德”作为第一要素。 二、博学

1、孔子说“君子博学于文”(《论语?雍也》),《中庸》讲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。可见,“博学”是读书治学的基本要求。如果眼界狭窄,就叫“固陋”,就成了“井底之蛙”。

2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,可以说是“博学”的典范。他们的知识都非常渊博,几乎囊括了所有人文社会科学,甚至包括自然科学。所以,要想读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,“博学”也是一个基本要求。在今日所谓“信息爆炸”的时代,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广泛学习,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全面、均衡一些。

3、“博学”并不意味什么都懂一点,像万金油似的。这不是真正的博学。真正的博学要求把握好“精”与“博”的辩证关系。精与博是相对的,也是相辅相成、相互转化的。不博难以成精,非精亦难以成博。要跳出本专业的知识局限,才能更好地理解本专业的特色。知识要“博”而不“杂”,这就要求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是成体系的,也即融会贯通。这是真正的“博学”。这对自己原专业的学习与研究是很有意义的。 三、求是

1、“求是”是对“实事求是”的简写。“实事求是”源于《汉书?河间献王传》,讲的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“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”。新中国成立前后,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先后题写“实事求是”,强调“实事求是”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,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。

2、温家宝在《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》一文中说,必须坚持实事求是,从我国教育的实际出发,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办事,办出具有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。因此,“求是”是我们教书育人、治学做事的重要原则。

3、“求是”还包含两层意义,即探索真理和追求理想。亚里士多德说:“吾爱吾师,更爱真理。”这体现了探索真理的精神;屈原说:“路漫漫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”这体现了追求理想的意义。因此,“求是”体现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,尤其体现了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理论品格。 四、创新

1、“创新”一词古已有之:“据《春秋》,……理应创新。”(《南史卷十一?列传第一》)实际上,“创新”的精神早在《尚书》中即有记载:“日新,又日新,日日新。”胡锦涛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时指出,这句话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、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。因此,“创新”自然也是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院训的重要内容。

2、《诗经》说: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”中国是一个古老国家,但她展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。江泽民同志说“创新”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“创新型国家”概念。温家宝总理说,教育要发展,根本靠改革。必须大胆突破,勇于创新。他特别指出,“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,教师富有创新精神,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。”因此,不仅学生需要自觉培养创新意识,教师更要以身作则,做好创新的表率。

3、“创新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的内在要求。“与时俱进”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理论品质。作为刚成立不久的马克思主义学院,更要体现一种鲜明而旺盛的“创新”精神与活力。全院师生都应以“创新”精神来激励自己,在学校“211工程”建设过程中、在建设“国际旅游岛”和“创新型国家”过程中,解放思想,开拓创新(包括思想观念、方法途径、体制机构、科研成果、社会实践等方面),不断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!

综上所述,“立德”是根基、是核心、是第一要素(包括做人品德和学术道德);“博学”既是一种治学方法(广泛学习,处理好“精”与“博”的辩证关系),又是一种心胸境界(视野宽广,兼容并包);“求是”既是基本原则(即实事求是的原则),又是一种精神品格(探索真理和追求理想);“创新”既是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,又是我们学术研究的重要目标(包括理论创新、方法创新等方面)。总之,“立德、博学、求是、创新”这四个要点既是相对独立,又是一个有机整体。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、学习和工作中,都能体现出院训的基本精神,我们的学院就能不断发展、不断为中国教育、学术和社会做出更新、更大的贡献! 在写法(形式)上,“立德、博学、求是、创新”也可以写成“立德博学,求是创新”。这两种写法是完全一致的。